Search

品牌三本書

今天這三本書都很有趣,按照建議的閱讀順序,講一下每本的特色:
  • Share this:

品牌三本書

今天這三本書都很有趣,按照建議的閱讀順序,講一下每本的特色:
《品牌洗腦》(繁中《品牌就是戒不掉》)講的是沒有品牌我們的生活會怎樣,以及為什麼
《感官品牌》講的是品牌體驗要深入客戶大腦,就要用盡客戶的五感(聽覺、視覺之外,還有嗅覺、觸覺、味覺!)如何做到呢?
《管理品牌資產》(繁中《品牌管理》)則講了品牌資產延伸與強化,有段時間很流行的品牌傘概念。例如品牌賣你牛奶外,還賣奶酪,優格,牛奶口味沐浴乳(這個會不會太超過了?)

《品牌洗腦》的作者走的是有點「歡樂民俗人類學」的方法,他另外一本著作是《小數據獵人》。他嘗試了六十天沒有品牌的日子,吃東西只能自己煮、跟朋友上餐廳還要選沒有品牌的食物...最後是演講前在機場搞丟行李,為了買好全套衣服而大破功(想起來就辛苦了)。用這個引子講的品排如和讓我們上癮:利用人們的各種恐懼:恐懼買不到、恐懼跟不上等等等。裡面講到人類基本需求與品牌的關係,可能會給你些靈感。

《感官品牌》的五感體驗,乍聽之下有點扯:除非搭乘新航可以喝新加坡司令、國泰航空可以喝到Cathay Delight(一種傳說中只有在國泰班機上供貨的特調飲料),否則我們哪會體會到五感的品牌呢?我記得村上春樹有段寫旅館服務人員搭電梯後穿透異境:「一出電梯我就知道那不是我們飯店,裡面空調的味道、潮濕的感覺都不對,我們是新開的飯店,即使是在沒有人看到的服務人員休息區的空氣也不是那樣的」,類似這種的空氣觸覺體驗你也有過嗎?什麼品牌是「不用Logo、化作碎片」你都認得出來的呢?蘋果的紙盒一看就貴到想吐血,即使是小米,紙盒的壓模看起來也完全是不惜血本。這算不算你心中的強勢品牌?為什麼?或為什麼不呢?

《管理品牌資產》講了如何創建與檢驗品牌的四步驟,但觀察FMCG品牌的人更有感的應該是品牌延伸:一個品牌做大後,就可以在周邊品類賣好賣滿。為什麼要這樣做?我認為有兩個目的:一個是賺飽賺滿,客人喜歡我、通路認識我,那當然是趁機收割一波。另外一個則是再次強化品牌形象,如果競品只有賣同類商品,我們卻包覆你全家全生活,對你的影響力是不是更大呢?(其實這本比較舊了,我會看作者的另一本《品牌王道》)

#得到app
#每天聽本書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人的讀書會,讀出想法、讀出樂趣、讀出溫度
View all posts